1993年中国共产党十四届三中全会报告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为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衔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城乡居民提供同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这些主要环节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必须围绕这些主要环节,建立相应的法律体系,采取切实措施,积极而有步骤地全面推进改革,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中国进入“十五”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包括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在内的全国统一市场体系初步建立。2001年,中国加入了WTO,促使中国市场体系在市场规则、运行机制、法律制度等方面与国际市场接轨步伐加快,中国市场体系已经成为国际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体系不断完善,市场化程度迅速提高;要素市场体系加快发展;市场中介组织发展迅猛,发挥着服务、沟通、公证和监督的作用。

对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市场化的程度,作者看到的是2005年北京师范大学的一项研究报告,其显示,2003年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为73.8%,而2001年为69%。这项研究在测算市场化程度的指标设置中,既借鉴了欧美反倾销中市场经济标准,又参考了国际上经济自由度指数,具有较强的国际可比性。主持这项研究的北师大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所所长李晓西认为,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已超过市场经济临界水平(60%),毫无疑问地属于发展中的市场经济国家。中国经济自由度指数已超过许多被欧美承认为市场经济国家的转型国家或发展中国家。研究的数据表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各种生产要素市场化程度显著提高,贸易环境更加公平,金融业更加开放。2003年,中国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土地占出让总面积的比重由2001年的7.3%增加到28%,进口许可证管理的商品种类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中国向何处去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周天勇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周天勇并收藏中国向何处去最新章节参考文献: